(王志纲在2008年年会上的讲话)
我们是谁?我们从哪里来?我们现在处于什么位置?我们要向哪里去?这是每一座城市、每一家企业、每一个团队或个体都要面对的命题,更是工作室年年讲、月月讲的永恒话题。2008年的年会上,王志纲结合工作室的发展脉络、存在价值再次诠释了这一话题。
在今年的年会上,我有几点感受。
一是从高层、中层到基层,从老同志到新同志,可以说都畅所欲言。就像一部交响音乐,每一个声部都发出了自己的声音。
我从这些声音中听到,大家尽管有痛苦,但是它已经或正在转换成快乐。这是非常有意义的事情。没有寒冬的感受哪知道春天的温暖?没有痛苦的经历,怎么会有幸福和快乐的体验?人生本来就是痛苦并快乐着的过程。这也是成功人生一个很重要的标志。
二是在这次讨论的过程当中,大家建立起了下一步升级的工作方法、工作平台和工作模式。这也非常可贵,当然,下去以后,还需要要进一步夯实、完善、延展。
三是工作室五支方面军首次胜利会师,大家非常珍惜这次交流的机会。我看到,不仅我们的总经理之间进行了比较到位的交流,员工们也找到了能够优势互补,相互依存的合作伙伴,照我们贵州土话说就是:“公不离婆、称不离砣、烟杆不离烟脑壳”。
我希望这只是一个良好的开头。下去以后,凭借互联网、手机和其它信息手段,你们能够把这个交流空间拓展开来,能够进行更有效的沟通。工作室作为一家战略机构,必须胸怀祖国,放眼世界,海纳百川。而海纳百川的出发点,首先是工作室这个内部交流平台,北京和上海,上海和广州,广州跟成都,成都跟深圳,彼此之间必须形成一种同频合拍、兄弟姐妹的关系,不分你我,不分内外。只有这样才能和谐共生,携手成长。从我内心来讲,希望尽快营造这样一方沃土,让大家能够尽量减少成长的坎坷,尽量增加成长的幸福,更希望大家能够成长得更快。所以希望大家通过这次年会,能够建立起这么一个长线关系。现在就言归正传。
今天我听着大家的发言时,一直在琢磨,我给大家讲点什么?想了半天,决定从五个方面谈一谈工作室的发展,所以我的讲话题目就叫《四论工作室》。
一论工作室的过往
中国人有一个说法,十二年是一个周期,正好工作室也经历了十二年。所以我的第一论,就是论工作室的过往。
当十二年后的今天,再回头看看这十二年走过的路,有很多感慨。第一个感慨——当年我下海创立工作室时候,到底我想做什么?或者说我的初衷是什么?我改变这个初衷没有?我问自己。
最后得出的结论是,非常幸运,我没有改变我的初衷。这一路上有尽管许多诱惑,许多艰险,就像唐僧取经路上一样,一会儿有白骨精,一会儿有女儿国,一会儿还有蜘蛛洞,一会又跑出黄袍怪和牛魔王。
有人说,你为什么不去挣更多的钱?当更大的老板?有人说,给你股份,你来当董事长。初期有同志让我去做广告,还有一段时间,有同志让我去做纳米产品,后来也有同志劝我介入房地产代理,最近又有人让我去做资本运营。还有人对我说,你是搞城市运营的权威,为什么不把城市的土地包下来,自己来做批发商?
的确,有很多朋友都对我们的一路坚守感到不可理解。说凭你王志纲的能量,凭你们在中国的江湖地位,凭你们的影响力,你可以挣很多很多的钱。为什么不去挣?而是继续这个辛苦的事情?现在回过头来看,十二年下来,我们究竟坚守的是什么?
我一直说,我们要在中国探索出一条中国式的财智时代之路。这个财智时代之路是什么?当时我们把它叫做商业思想库,贴切一点是战略思想库。但是说得太早,可能显得有些太虚,有些大而不当,或是不切实际。但这个目标一但确定,先老老实实地从微观做起,然后随着中国的发展和进步我们也不断进步。幸运的是,十二年下来,我不仅坚守了这条底线,而且像滚雪球一样,从一个小小的雪团,慢慢地滚,越滚越大——终于有了五湖四海很多优秀分子加入到这个团队。发展到现在,工作室作为具有鲜明东方特色的民间智库,得到越来越多朋友的认同。
这里有个小小的插曲。春节前,我从北京回广东前的晚上,开会开到十点半,复旦大学一位女博士后,十一点赶到了工作室,她说,一定要见我一面。见面时我问他,你找我们干什么?她说,她受联合国和美国密里苏达大学的委托,在做一篇博士后论文。论文的题目叫做《中国智库》。她说,我花了很多时间,跟现在被称为智库的一些机构接触,但接触之后,很失望。
我说,为什么会失望呢?
她说,最主要的问题是,他们到现在还没有解决好自身的生存问题。比如某一家机构为了拉业务,基本上是五万、十万块的项目也做。简单的做法是:把当地的书记或县长拉到人民大会堂,然后请来一位全国政协副主席出来接见一下,合张影拿回去,就完事了。而一家曾经名气很大的机构,现在基本上名存实亡。还有一家机构因为经常发表一些政见,被盯得很紧,生存都成问题。
她说,她在一次检索时,无意中发现了王志纲工作室。她说:我认为,西方所说的智库的所有元素,你们工作室基本上都具备了,你们应该是名符其实的民间智库。但是,为什么你们不张扬、不宣传呢?
我说,桃李无言,下自成蹊。十二年来,我们始终坚守着最初的信念——在当今这个数千年未遇的大变局中,探索一条中国式的智库之路。但也要与不同的发展阶段相适应,比如十几年前我刚下海时,如果提出战略问题就不会得到响应,因为整个中国不管从企业还是城市与区域的发展尚没有对于战略的需求,我们必须首先解决好当时提出的问题。但我们的方向始终不变,而发展到今天,我们作为战略机构的作用才终于浮出水面。
这说明了什么呢?我经常讲一句话,一个人的失败,不是他不善于捕捉机遇,而在于他能否拒绝诱惑。工作室能够走到今天,就是勇于拒绝诱惑的结果。世界上的事情都充满了辩证关系,对于我们每一个人来说,拒绝了诱惑,你就获得了机遇。如果你总是嘴里咬一个,手里拿一个,口袋里面装三个,眼睛还盯着别人的七八个。结果像猴子掰包谷,你将一事无成。
在新华社当记者的时候,很多人都去拉广告,捞外块,但我从来不为所动,很多人都说我是傻瓜。几年坚守下来,等到哪一天我甩开膀子去挣钱的时候,出场费就是几十万。但是如果你没有前面十年八年的寒窗苦读和深厚积累,你凭什么体现这个价值?
在投机盛行、机遇频生的时代,一个人要想获得大的成功,最根本的因素在于定力。定力的前提是方向要看准。所以中国有句古话:男怕入错行,女怕嫁错郎。当然现在男女平等,女也怕入错行,男也怕娶错婆娘。
能够看准方向,坚定不移,不仅因为要对得起历史要对得起自己;我也时时在考虑,要对得起我的员工们。大家跟我干了这么多年,我不能把大家带到泥沼里面去。今天回头来看,我感到非常欣慰,我们的员工们到了这个团队以后,可以心情舒畅地工作,痛苦并快乐着,而且看到自己的功力不断在长进。以至于从我们工作室出去的人,都会把在工作室的这段经历作为它们求职晋级的法宝,并引以自豪。工作室一个打杂的出去,对方可以给它一个副总经理。当然,他能否胜任是另一回事。
但起码说明,外界对工作室的评价很高。凡在里面镀过金的人,都会获得更高的期望和价值。倒过来,我们应该反省一下,我们该怎么珍惜和维护我们的金字招牌。而我们的坚守、拒绝诱惑,并寻求不断地超越,正是我们能获得尊崇地位的一个通灵宝玉。
坚守信念的困难不仅在于拒绝外部的诱惑,更难的是抵御内部的动摇,甚至斗争。十二年走下来,工作室内部发生了多次路线之争。毛泽东曾不止一次地讲到,凡是有人群的地方,都有左中右。有左中右就会有矛盾、有斗争,路线斗争也是很正常的。这个理儿是对的,只是毛泽东把它夸大了,最终演变成“以阶级斗争为纲”。回想起来,工作室在发展过程中也经历了几次争论。第一次是在98年。随着外部对策划的讨伐,内部也产生了动摇,怀疑红旗到底还能打多久?策划是否还能够继续,是不是也去搞广告,工作室究竟要往哪边走?
特别是大徒弟华杉,认为策划这个行道注定是一颗流星,是过渡性的行业,长久不了。提出我们为什么不去整合和兼并一些广告公司,快速介入广告行业?或者干脆由他开辟另一个平台,在工作室下面办一家广告公司,我当时就拒绝了他的建议。我说,的确,全球没有策划这个行业,但是,中国的改革开放本来在世界上也是前所未有的,我相信伴随整个中国的成长,必将催生中国自己的智力行业,我们会伴随这个巨人一起成长。但我还是同意他去搞广告,人各有志吗。我相信他做广告也会与众不同,因为他掌握了策划的方法。果然华杉在广告界也做得不错,作为工作室的弟子,他对工作室还是一往情深。而且多次跟我说,在工作室锻炼了三年,使他有了一辈子吃饭的家伙。
另一次波动,是我认为先下海的校友有市场和企业经验,邀请他们来管理工作室,但他们认为既然工作室对房地产业影响这么大,为什么自己不做项目,当开发商?当时我说,如果我当开发商,也许会挣个十亿、八亿;但无非是在老板群里多了一个二流老板,而中国智力行业则缺少了一个探索者、领跑者。最后的结果,我们坚守了自己的道路,而非志同道合者离开了。我们最后还是靠自己办黄浦,使一批学生军成为骨干。
第三次是由工作室的老臣,一位总经理提出,要向代理方向转。他跟了工作室十年,做了很大贡献。但2006年他给我提出感到很痛苦,有危机感。他说,我们干这行就像打井工人一样,要不断地打出新油井,这太难了。别人开出一个模具就可以像麦当劳一样,靠不断复制去挣钱,而我们则老是要创新、要突破,很累,队伍也跟不上。而有些代理公司,比如合富辉煌现在一上市,资产已经几十亿了,为什么我们不去做那样的活儿,而要做这种挑战非常大的事情呢?最后的结果是,虽然感到很遗憾,我还是尊重他的选择。当然,我相信他也会做得不错,但是能不能像他自己预期的那样做得很大不好说,因为时机已经不一样了。而工作室还是继续走自己的路。
十二年走下来,我们战胜种种诱惑、种种艰难,终于走出一条中国特色的战略咨询之路、民间智库之路。工作室作为目前中国智力行业中最新锐,最有战斗力、突破力、公信力、号召力,被社会广泛认同的一个机构,已经浮出水面。
这就是工作室的过往。
回首来路,有哪些经验最值得我们牢记呢?我想,至少有这么几条:第一条,还是我经常讲到的工作室的核心能力——大势把握能力。一个团队也罢,一个领头羊也罢,一个人也罢,做任何事情必须要搞清楚:我从哪里来,我向哪里去。而我向哪里去的前提,就是要认清我们所处的这个时代。我们之所以能够坚守自己的道路,无非就是我认清了这个时代大势。最后,“坐地日行八万里,巡天遥看一千河”。为什么能够“坐地日行八万里”,本来地球一天就要转动八万里,只要你跟它同频合拍了,你就能“坐地日行八万里”。但要做到同频合拍,必须要把准时代的脉搏。
在这十几年中,我们的很多同路人,其中有很多是非常聪明的人,纷纷被淘汰。为什么被淘汰?因为他们总是在断头路上跑。他们跑的总里程可能比我们还远,但最后只跑了十公里。而我们这十二年也一直在跑,速度可能比它们慢三分之一,但最后的结果是,我们做到了“坐地日行八万里”。这是一个非常值得我们思考的问题——一个人要有定力,对大势要拿捏得准,加之坚定不移地往前走,假以时日,一定能走出一片广阔天地。
当我们在回首往事的时候,我们可以总结出很多不仅体现了我们的成长历程,而且见证了这个国家、这个社会、这个世界转型过程中的规律性的问题。所以我向来认为工作室的价值并不在今天,而在十年、二十年、三十年以后。到那时,当我们回首往事的时候,我们会发现,我们对中国、甚至对世界,做出了一份特别的贡献。这也是在今天开会的时候,我苦口婆心反复强调资讯管理的原因。从历史的角度看,这些今天看来可能不值钱的东西,在未来可能是最值钱的,是无价之宝。
二论工作室的现状
第二个问题我要讲讲工作室的现状。
第一, 格局初定。
为什么这么说呢?在此之前,工作室就是三个工作平台,而这次随着广州公司的恢复和成都公司的建立,我们有五个平台了。我把它叫做“五加一”。那个“一”是什么呢?是首席办组成的直属纵队。直属纵队首先是服务,百分之三十的精力才是啃鸡肋——就是那种食之无味、弃之可惜的项目。为什么说格局初定呢?我认为,随着“五加一”格局的形成,工作室的全国布局基本上定格了,往后也许不可能再增加了。
一是工作室结构更加完善,各路团队,可以南拳北腿,相互促进和互动。在中国这个大平台上,就像中央气象台建立的各个观测站一样,可以非常全面和立体地把握整个中国的动态和变化。而且互相交流,相互切磋,共同前进,从而跨上一个更大的台阶。
这也说明工作室的核心能力基本形成。我认为核心能力至少有这么几条:
第一,领跑能力。当经济社会的发展进入一个全新领域的时候,当许多原来很自信,甚至自以为是的人都感到四顾茫然、不知所措的时候,工作室的价值便突显出来,就是探索前人没有走过的路,找到工作室。2007就有几个前沿性的项目。一个案例是涉及中非战略的毛里求斯项目。该项目的开发商在现有的咨询机构中找了一圈,包括麦肯锡等国际顶尖机构,但最后还是选择了工作室。经过一段的合作,他们认为选对了。无论是关注这个项目的商务部领导还是他们所在地的省里领导,听了我们的方案汇报,都给予高度评价。下一步领导可能还要前往毛国剪彩。我相信,这条路走通后,不仅是为中非战略找到一个突破点,在中国走出去的问题上,我们在战略层面上也有了发言权。在做这类项目的过程中,有很多东西对我们来说也曾是未知的,但是,逢山开路、遇水搭桥,我们总能找到解决问题的办法。
这种能力是怎么形成的呢?
一是大势把握能力,看方向的能力;二是搭建平台的能力;三是因人、因地、因时制订策略的能力;四是抓中药的能力,也就是要素整合能力;五是由于我们既是公司又不是公司的定位,使我们能够站在超脱的立场对客户负责,为客户着想,而不是只讲经济效益,形成的公信力。虽然有时显得有点傻,但最终会有回报。傻瓜哲学可以说是工作室的核心价值。
凭借我们的核心能力,在每一次行业洗牌、经济变革的前夜,市场和社会,往往会给我们提供一些超级难题。而这种超级难题对于我们来说,往往就是超级机会。你总是喝头啖汤,在中国,甚至在世界,哪有这样的机构呀!如果十年、二十年、三十年,你永远在吃灵芝草,你怎么能不成为一只神奇的五彩梅花鹿呢?
第二个项目就是青岛的天泰项目。天泰是我们的老客户,三年前我们帮它做了奥林匹克花园,大获成功,之后我们成了朋友,一直保持来往。这次董事长又找上门来,因为青岛要进入休闲时代,游艇产业开始形成,红酒文化、酒庄文化开始形成。这个时候它认为双方再次合作的机会到了。尽管他在中国的高端休闲方面已经很有心得,但他认为,这一次战略行动,必须和王志纲工作室合作。
我早先曾对他说:我走遍全中国,认识的老板无数,但要论生活品位,你是最高的,懂红酒,懂游艇,全球跑遍。但是,非常遗憾,你只是独享,如果你把这种感觉通过一个平台打造成一种生活方式,那么,肯定会吸引很多渴望成为绅士的大老板们。看来这个话打动了他,他把公司分拆开来,把常规的房地产打包交给职业经理人打理。他自己腾出手来,专门研究和开发休闲产品。现在他有六千亩地,准备做一个顶级休闲项目,首先想到的就是再次与工作室合作。因为他自己在发展,也一直关注着工作室的发展。看重我们在这一领域中的研究和实践,特别是一种再生能力和创新能力。由此有了我们之间的二次合作。工作室选择项目,老客户的重复性、常规性项目我们大多不参与。而一旦他要进入新的领域,有跨越性的项目,往往在第一时间都会想到我们。但这带来一个问题,如果你没有再生能力和创新能力,你还在原地踏步,只是个经验主义者,那你只能被已经大步前进的客户彻底甩到身后。但如果你始终走在前面,你就掌握了主动权。
而如果你是代理公司,开发商需要的只是你的经验式服务,那么你必须是在几家,几十家竞争者当中去招投标,你的任务只能是保姆式的“换屎片、换尿片”,。
在市场经济的海洋中,要过一种有尊严的生活非常不容易,甚至那些身家上百亿的顶级富豪,也常常要低声下气地任人指使。而能够像我们这样受到尊重,一直处于卖方市场的智力机构不多。所以,我希望大家都能够珍惜这种有尊严的生活。当然,过这种有尊严的生活不等于就不尊重客户,而是在一种平等的基础上,更加自觉地去做好我们自己的工作,擦亮我们的金字招牌。越这样走下去,人家越敬重你。越这样走下去,你就越有价值。说到底,靠的是我们的核心能力。
这里,我要特别强调:欲张者翼伏。
小时候常常喜欢观察鸟是怎么飞的,鸟在起飞之前,翅膀是缩起来的。否则,它就飞不起来的。欲张者翼伏。这里蕴含着一个哲理——无论一个人、一个团队,不怕被人低估,就怕被人高估。如果今天工作室的价值是被低估了,这正是我们所需要的。比如我们值一百分,可能人家只估我们六十分,甚至有人估我三十分。我从不申辩,反而认为这样才比较正常。正如一个登山的挑夫,本来能挑一百斤,但他只挑五十斤或三十斤,不是走得更好、更轻松嘛。
三论工作室的潜力
工作室从最初做常规地产到做复合地产,从做大盘到做城市运营,从做区域战略到做国家战略、国际战略,一路走来轨迹非常清晰而坚实。回首来路,使我印象深刻地是,有一段我们也曾遭受到外界的不解和攻击。有人公开喊出:“老师,下课!”。也有文章刊出称“策划大师的终结”。那个时候的中国策划界,真是“高天滚滚寒流急”。但我们不被外界的误解和攻击所干扰,始终坚持走自己的路,我说:“一个人,只要自己不打倒自己,别人休想打倒你。凡是倒掉的都是被自己打倒的。”后来,那些攻击我们,想取而代之的人不是倒了,就是销声匿迹了,而我们还在不断继续地往前走,时间会说明一切。
战略的价值是需要时间来说明的。作为战略机构,工作室潜力的真正发挥,也是需要时间的。
当时间最终证明了战略的价值时,市场就会赋予你一种最宝贵的力量,就是公信力。特别是我们有许多老客户成长了,但当他们发展到一定层面遇到新问题时,发现工作室也在发展,在这些新领域仍然领先,所以再次与我们合作,这种合作就很轻松,很愉快。因为大家有了深入的了解,不仅对你所制订的战略、你所提出的决策坚定不移地执行,同时提出由我们整合监理下游公司,给予充分信任,省去了很多磨合过程。
人家为什么相信你?因为你的公信力。公信力价值千金。昨天,可能很多人都觉得这是虚的,不值钱,往后走它越来越值钱。今天,很多企业与工作室合作,就是为了买方向,买信心,然后是买平台。包括这次毛里求斯项目,凭什么你可以颠覆掉人家前面花几千万元咨询设计费提出的方案,另起炉灶?这说明了我们的能量与说话的分量,当然,随着项目不断深入,以及各方面的反馈,证明我们的判断是对的,另起炉灶是值得的。而正是这十来年一次次的实践,一个个案例,一次次地验证,奠定了你的公信力和权威地位。
我们的第二个法宝就是创新力。我感到高兴的是,工作室一路创新突破,到现在还没有疲乏,还继续保持着旺盛的创新力。而且创新已经成了一种习惯,一种内在的驱动力,甚至一种本能。我希望这种东西一以贯之地发扬下去。从我们的总经理到我们的员工,都要保持这种传统。昨天我专门讲到,对于普通员工来讲,你首先要具备创意能力;对于中间层次来讲,你还要具备系统构建能力;而对于各地的总经理,领头羊来讲,关键是看你的颠覆能力。如果大家把握好这几个层次,形成章法,工作室就会直挂云帆济沧海。
当然创新必须注意一个问题,就是要适度超前。我记得很清楚,十年前,我们曾经做过一个关于地产创新的课题,在座的很多骨干都参与了。其中想出很多很绝的东西,但是由于太超前了,技术手段达不到,落不了地,实施不了。最后我们从里面舀了一勺汤——就是复合地产,结果这一勺汤变成了一锅水,最后变成了奥林匹克花园,迎来了整个中国的复合地产时代。那次研发给我的启示就是创新应当适度超前,太超前要跳楼,太滞后则要饿死。这也形成了工作室创新能力的一个重要特点。
第三,就是理论构建力。这些年来,工作室在中国的影响很大程度是靠思想的传播,可以说,千百万人受惠于我们的思想和智慧。
前不久国家劳动人事部在三百六十行里增加了一个新的行道——策划师,跟会计师和律师一样。要请我去开班授课,我没有时间去。由此说明策划这个中国特有的行业已经得到了社会的认可和国家的认定。而在这个行业产生和发展过程中,工作室发挥了开创性和至关重要的作用;房地产的策划更不用说了。
这次在北京,我见了建设部下属一家最大的房地产集团的高层,其中的董事长跟我讲,你的书是我们上上下下必读的教材;你们的探索我们一直在跟着实践。当部下遇到到问题、遇到困惑时,我就告诉他们,你们去买王志纲的书,王先生的书就是我的理论指导,他是我的精神导师。
多少老板、多少企业、多少官员,从我们的书里获得了营养。工作室成了一盏明灯,引领他们往前走。这种力量是很难想象的。正是凭借思想的力量,我们吸引了很多高端客户。而且只要我们一碰面,很容易就拉近距离,达成默契。这当中包括许多省市委书记。这次路虎带队去做新疆乌昌项目,乌鲁木齐的书记说起工作室是如数家珍。而且我后来听他手下一些领导讲,在常委会上,他动不动就举工作室的项目为例。我们去了以后,常委成员几乎都过来了,首先就要求我给常委们做一场报告。
我到黑龙江牡丹江,该市一位主要领导见我时的第一句话就是,王老师,我是你的粉丝。我说,你怎么是我的粉线呢?他说,我跟踪你二十年了。我说,怎么能跟踪二十年呢?他说,从你当记者的时候,我就开始读你的文章,今天还在读。
上海公司目前正在做黑龙江省牡丹江项目,牡丹江市委书记告诉我,他在十七大召开期间,方案给省长汇报了,省长很赞同。并说:“当年我在陕西时跟他们合作很成功,你们找到王志纲工作室就成功了一半。”
这就是工作室的无形力量,现在表现得越来越突出。今后我们要注意的是,要防止滥用这种无形力量。
这种无形力量的背后,说到底靠的是理论构建能力。所以未来我们必须进一步完善和强化这种理论构建能力。当然,我们的理论构建从来都不是空中楼阁,而是有实践探索的支撑,而且是能够落地的。理念构建与项目创新始终是相辅相成的。
所以,我们在选择项目上,对于一些有前瞻性、挑战性,创新性强的项目要下大力气抓。下一步两件要下功夫做好的探索性项目,一个是“伊托邦——首个数字化生活城区”,另一个就是毛里求斯中国首个海外经济特区。
我们不仅要把事情做好,还要从理论上进行升华,总结出规律,创造出新的模式,其意义将是非同寻常的。只有如此,工作室的战略价值才会不断体现。
有了公信力、创新力、理论构建力,下一步有待进一步强化的是整合力。
国内国外很多一流机构都非常渴望跟工作室合作,希望工作室为他们找方向、搭平台,也希望成为工作室的整合对象。但是这种情况我们过去没有精力去认真思考。我觉得,现在该是认真思考这个问题的时候了。我们各个公司都应该注重这项工作,在与各种相关下游机构打交道和合作时,要认真筛选和整合那些能够承接和执行我们战略思路的国内外一流机构。2008年,我们一定要破这个题。
工作室未来打造的究竟是啥呢?不是单打独斗的驱逐舰,或鱼雷快艇,而是一个强大的战斗集群。以航空母舰为核心平台,有舰载飞机,有预警机,有驱逐舰,有护卫舰,有鱼雷快艇……,也就是说,你帮客户服务的时候,凭着你的公信力将各种资源整合到位,最后,给予客户的是交钥匙工程,人家当然是最满意的。现在有不少企业甚至政府都有这种需求。尤其对于那些人才队伍跟不上,操作能力弱的客户,为了保证战略的有效实施和推进,整合各种专业力量跟进十分必要。
对于有些项目,如果我们能够提出一个一揽子解决方案,作为投资人就可以超脱出来,专注于前头和后头,前头就是土地,包括资金的调配,后头就是这个项目建设以及完成以后怎么运营。但是,为什么对于一些提出要求的企业我们没有一步到位采用这种方式呢,我觉得,这就像谈恋爱一样,需要一个磨合的过程。但是以后,在跟一些彼此都非常了解和认同的客户合作的时候,很可能会一步到位就结婚,而不需要经历漫长的恋爱过程。
我在北京的街头曾经看到IBM的一句广告词:“四海一家的解决方案。”工作室下一步的发展方向,也要争取能为客户提供四海一家的解决方案。也就是说,我们为客户提供的不只是找“魂”,找方向,还要尽可能给你提供的是一个面向四海整合资源的平台,能够帮助客户更好地推进和实施我们提出的战略,这是工作室未来的发展方向。因此我希望在2008年的时候,我们能够在这方面去大胆进行探索,并通过一些项目的尝试,找到破题的方法和价值认同而得力的合作的伙伴。
四论工作室的价值
最后,谈谈工作室的价值。工作室的价值空间在哪里?可以粗略的划分为两块,一块是硬实力,一块是软实力。硬实力,就是我们帮助客户创造价值的能力,这个不用我多说了,已经得到客户的高度认同,市场的充分认可。软实力是啥呢?就是由我们的书籍、演讲,我们的网站、博客所传播的思想和智慧,以及由此所产生的影响力。这种软实力我们平时可能感受不到,但到关键的时候,它就会偶尔露峥嵘。为了打造我们的软实力,很多无名英雄在默默无闻地工作。
我经常跟各路总经理们说,挣钱的事情你们做,不挣钱的事情我来做。只有把握好这两个平衡点,我们才能走得远。
那么,不挣钱的是啥呢?写书,做研究,网站,博客,维护品牌,这些东西我们还要坚持下去。这关系到我们的软实力。
今后,我们还要继续把握好硬实力与软实力的平衡点,就像滑雪一样。那年第一次在东北滑雪的时候,我写了一篇文章,从滑雪中悟出一些道理。滑雪的关键是掌握平衡,不能一味追求速度,成败的关键在于能否保持平衡。如果一个脚太快,另一个脚跟不上肯定要摔交;第二个体会是,滑雪最难的不是比快,而是首先要学会控制速度,学会刹车,否则随时可能人仰马翻,甚至滑进深渊。人生、企业和国家的发展也是这个道理。
对于我们这样的战略机构来说,保持好硬实力与软实力的平衡尤其重要。随着时间的推移,以硬实力为依托,我们软实力将会不断地释放出巨大的价值和效应。所以下一步我们要认真思考和重视我们软实力——包括我常说的公信力、号召力、影响力、整合力。硬实力与软实力就像八卦图上的阴阳两极,是会相互转换的。
工作室的价值正逐渐从微观领域进入中观领域,下一步会进入宏观领域。我们从做具体的地产项目,到城市和区域战略,甚至参与到涉及国家战略,以及中国走出去的全球战略。当工作室进入更宏观的领域时,比起那些经院式的国家研究机构,我们的优势是:有长达十多年对市场、中观和微观操作的实践经验;而比起那些纯粹市场化的公司,我们最大的优势是,坚持对宏观长达十多年的研究,孜孜不倦地探索;而与国外咨询机构相比,我们生长在这里,拥有他们无法获得的独特体验、独特感悟,特别是骨子里的文化血脉。
当历史把中国推到了全球化的浪潮中时,中国的企业、中国的经济、中国的社会,在呼唤一个具有全球视野、具有丰富市场经验、并能打通中西文化的智库;呼唤一条苏伊士运河,一旦我们把这条苏伊士运河打通了,工作室就是一个无愧于历史、无愧于全球化时代的智库。
在未来的五年到十年之内,特别是伴随着2008奥运会在北京的举办、2012年世博会在上海的开幕,中国作为世界三巨头之一,已是不争的事实。中国元素、中国文化将越来越受到世界的关注,产生更大的影响。当世界把目光转向中国的时候,工作室作为中国本土成长起来的智库,也必将会走到前台来。
当机遇来敲门时候,我们准备好没有?我们需要准备什么?
我们有没有自己独到的东方哲学、思维体系,能够跟西方进行对接;有没有一套学贯中西的理论和方法能打通东方与西方;有没有足够多的,有说服力的,别人无从取得的中国本土的丰富案例经验,能够让西方人刮目相看。
这次我到泰国去感受特别深,十年前我去过泰国,这次再去,我看到的泰国跟十年前是一样的。看他们的房地产开发,房子是一套一套地卖。而中国的房地产的开发量动不动就上千上万亩地,这在当今全球任何一个地方几乎都是不可思议的。短短十年,中国的变化如同火箭飞天,释放出原子裂变样的能量,很多奇迹只有中国才能产生。我们不仅有幸亲身参与其间,还做了这么多事情,没有与外界对比的时候你可能感觉不到,而一旦你走出去,你才会真正意识到什么叫恭逢盛世。
从林毅夫成为世界银行的首席经济学家这件事起,释放了一个信号,宣布了一个从量到质、从表象到深层的转变。这个转变就是,下一步中国的声音、中国的理论、中国的实践、中国的探索、中国的代表,将会在世界舞台上占据重要一席。
我们能够跟巨人一起成长,跟中国社会一起转型,大家想一想,这个空间有多大?真正是海阔凭鱼越,天高任鸟飞,不要怕没有用武之地。我们只有始终保持虚怀若谷的一贯态度,不断自我扬弃,自我超越,做一个永不懈怠的冲浪者。还是那句话,面对机遇,问问自己:我们准备好了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