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志纲工作室微信二维码
王志纲工作室
微信号:wzggzswx
打造中国最好的战略思想库
经典案例
策划高手是怎样练成的
shuwon 2018/11/6

本文根据智纲智库骨灰级元老路虎博士的内训课程《成长之道》整理,透露了智纲智库的人才观与成长法则,相信对各行各业的管理者都有启迪。


我在智纲智库(王志纲工作室)这二十年,一路走来,见证着一茬又一茬的人才成长,一直在思考:为什么有的人成长为参天“乔木”,有的人充其量不过是发达的“灌木”?


我们发现,那些修成正果的策划高手,在他们起步之时,不一定是天资最聪颖的人,也不一定是名牌大学毕业生,更不一定有丰富的经验阅历……


我们发现,能成大器之人有三个的共性:

1. 他们是“远行的阿甘”

2. 他们是“深度学习者”

3. 他们是“冲浪运动员”


听起来似乎平淡。而这正是成大器之人最重要的禀赋,或者叫“根器”。



远行的阿甘


  90年代美国经典影片《阿甘正传》所演绎的“傻子”阿甘,正是王志纲老师本人及其所创立的智纲智库的生动写照。智纲智库一直奉行“傻瓜哲学”,倡导“阿甘精神”。有一次王老师在公司内部年会上的讲话,就叫做《阿甘的远行》。



什么是阿甘精神?阿甘精神是一种强大的信念,是饱和性的投入,是心无旁骛的定力。


首先,阿甘精神是一种强大的信念


信念这东西似乎空洞,其实很要命。在智纲智库,我经常跟小伙伴们分享:成长为“乔木”还是“灌木”,首先取决于你的信念。没有信念的表现主要有三点:


✦首先是对咨询策划有没有信念。有些人总觉得咨询太虚,甚至认为如果没在某个行业中实操过,就不能为这个行业做咨询,这其实是没搞懂咨询是咋回事。


✦其次是对战略咨询有没有信念。咨询行业的塔底是“信息咨询”,约占20%;中间是“专业咨询”,约占80%,如IT咨询、管理咨询、营销咨询等;塔尖是“战略咨询”,只占1%左右,如国家战略、城市战略、企业战略等。有些人认为战略太虚,其实是没搞懂战略的价值。


 ✦最后是智纲智库有没有信念。智纲智库不追求规模最大化,坚持“手工打造”。有些人总是拿大型咨询公司的模式来套,其实是没搞懂智纲智库的独特定位。


王志纲老师总结道:“我们需要的是投奔革命的人,而不是投机革命的人”。这样的人热爱咨询行业,甚至愿意将其作为终生职业;这样的人对智纲智库的价值观有高度认同感,比如追求影响力最大化而不是规模最大化,坚守“丙方立场”,凭智慧实现独立于官与商的“第三种生存”;这样的人干净,不吃里爬外,与社会同流而不合污。


这也是为什么那些没有多少经验但质地优良的“仕官生”——应届毕业生或刚出校门不久的“菜鸟”,在智纲智库通过师傅带徒弟,在战争中学习战争,打磨三五年之后就能成为中坚力量,往往会超出那些入职时颇有经验的人,并且更有后劲。智纲智库多数骨干就是“仕官生”出身。他们来投奔革命时是一张白纸,足够“”。


当然,客户更信赖看上去年长些的咨询师,但咨询公司自己要清楚,大胆启用“仕官生”有着何等重要的意义。智纲智库的用人之道,就是高度重视“仕官生”,一直在招实习生和咨询师,但不招项目经理,也极少用“空降兵”,绝大多数干将都是从基层一步步内部成长起来的。


第二,阿甘精神是饱和性的投入


世上小聪明的人总是太多。小聪明的主要特征,就是做事不舍得投入,不然何以显得自己聪明?


其实,一旦选择了正确的方向,成功之根本便取决于总投入。包括时间的投入、心力的投入以及持续的投入。其中,又以时间的投入最为重要。有人说应该是方法更要啊,问题是,如果没有足够的时间投入,方法也是难以真正掌握到的。


一个人在某方面的成就,最终一定离不开投入的“总时间”。


在各个领域,不管是运动员、棋手,还是音乐家、画家,要想成为高手,都必须持续进行大量的“刻意练习”。格拉德威尔在《异类》中指出:即使你天资过人,如果不肯付出持续不断的努力,没有累计上万小时的锤炼,也不可能成为真正的高手。假如每天投入8个小时,一周坚持5天,那么成为一个领域的高手至少需要5年。这就是“1万小时定律”。


“世界上最可怕的,不是别人比你聪明,而是比你聪明的人比你更勤奋”。


智纲智库倡导“傻瓜哲学”,只问耕耘,不问收获。有些人总是喜欢拿天赋、智商和效率说事儿,拒绝进行饱和性的“傻”投入,总是设法取巧、找捷径,结果呢,反而一生平庸。


第三,阿甘精神是心无旁骛的定力


定力是一个人成大器必备的品质。定力不是两耳不闻窗外事,而是能拒绝诱惑,认准方向之后,“咬定青山不放松”。一个人有定力,是因为他有抱负,能看长线,沉得住气,十几年甚至几十年心无旁骛。


进入智纲智库就是跑马拉松。一个独当一面的战略咨询师,是难以速成的,需要少则五六年、长则十来年的修炼才行。在这里,比拼的不是一时的速度与爆发力,而是韧性和耐力。


为什么多数人是“灌木”而没成“乔木”?因为在人的成长过程中,总是充斥着各种各样的诱惑,比如眼前各种做短线的机会,各种横向的攀比等等。


在智纲智库,有些人天资聪颖,曾为一时的黑马,但干不了几年就离开了,当然离开之后多数人发展得都不错,然而,当我们用较长的时间尺度(比如十年)来衡量,就会发现:往往是一些当年并不显得特别优秀的人,坚守在智纲智库反而取得更为长足的发展,上了更高的层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