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持人主持嘉宾与王志纲先生的对话
主持人:现在是现场交流时间,大家可以提出自己的问题,现在我们的论坛也在网上直播,有网友也提出了自己的问题。
网友:我是房地产的从业人员,用您的观点卖房子要和城市建设联系在一起,那么如果想让更多的人来广东买房子,如何和城市建设、城市形象有机的结合在一起呢?
王志纲:我用皮之不存毛之焉存来形容房地产和城市经营的问题,任何一个城市的房地产要有巨大的潜力和前景,我经常用一句话,市长要和房地产开发商跳双人舞,是互动的过程,一个开明和高瞻远瞩的市长,一个极富城市经营、城市战略、城市营销意识的市长,如果他又能够用市场化的方式,和房地产商们进行有效地整合,最后的局面是双赢的。而且在这个过程中,很多房地产商会创造出很多开发模式和开发经验,以及新的一种生活方式来丰富城市的内涵。但是在这之前,前提是市长必须经营好环境和空间,让他们充分施展自己。
我对广州的困惑,是在这一点上,好像给这方面的空间,比起其他的城市不够,如果把这方面的问题解决好,凭广州企业家的操作能力和市场感悟能力,我相信广州的房地产将会有更好的未来。我们做了很多地方,比如说宁波、台州、杭州等地,那种开放的意识都要比广州领先。我到云南去,云南的领导就跟我说,告诉你一件事,听说温州的商会过来了,我听了之后楞了一下,温州商会又不是美国商会,他说你不知道温州商会的战斗力可是罕见的,能力很强的。而且温州商会到一个地方,有两个可能性,一个是引导好,会拉动这个地方向良性发展,如果引导不好,可能会炒作你这个地方,惊慌失措。后来到海南也是这样,海南一个领导说温州商会来了,他告诉说温州商会背后有很多温州商人,翻江倒海的能力很强,怎样运作好,是一个问题。所以市长都在学习跟市场跳双人舞。
现场提问:我准备了三个问题,请教王老师。
根据我对王老师以往著作的注察,对城市运营有一点想法。您刚才说政府是经营环境,企业经营市场,民众经营文化,这样的概念下,城市运营商的概念能不能成立?我觉得城市运营应该是系统工程,不存在商的问题。这就涉及到您对政府的功能是怎样界定的?
第二个问题,资本和文化的地域属性,您刚才说到广州八十年代或者九十年代,是黄埔军校的感觉,有点象军阀,现在有点离家背乡的感觉。为什么广州的资本走到外地去,为什么有这么大的悲情,这是我所不能理解的。
第三个问题,上次在东方宾馆您说到现在的广州地产仍然在卖牛腩粉,我很感兴趣,如果是这样的话,那就证明广州还有一些地方还在卖鲍鱼,相比于上海的大闸蟹,我想味道还是不错的,您是从什么角度出发这样说的?我记得您在不同的场合说过长三角的隐性危机很重,哪一种更能够代表您内心的想法?
王志纲:非常感谢,提出了三个很尖锐,而且非常值得回答的问题。
第一个关于城市运营商,提出我正好可以补充一下。谈到城市运营商,可能是两个层次想说的,第一,绝不是要求所有的房地产商去当城市运营商,不是这么简单的。而是说要用城市运营商的眼光去观察,用城市经营的眼光去考量未来中国房地产发展商的何去何从。第二,城市运营商的提出,包括我们在实践中的一些感受,是基于中国今天城市房地产开发非常尴尬的格局,这就是非红即黑非此即彼,要么一放就乱,随便批地,由房地产开发商去造,很多城市的功能不管丢给政府,使政府难于在宏观上调控城市。要么就收,整个一片就是沉寂,发展商无所作为,最后政府扛不动这个城市。怎么解决这些问题呢?所以在实践中,我们就参与推动了很多战略性的项目,我们叫城市运营商,至于说名字准确不准确可以商榷,但是功能和角色已经发挥了巨大的作用。我是两句话八个字,承上启下左右逢源,承政府宏观战略之上,启市场微观操作之下。要把两个极端减少到最小的层面,最典型的例子,最近上海我们有一个客户,已经作为上海名副其实的城市运营商来操作世博会,有两套班底,一个是世博公司专门做会展整合的,另外就是一个土地运营公司,上海市政府给了三平方公里最好的地,任务就是把土地从毛地变熟地熟地变宝地,世博会圆满成功,同时把上海的价值提升到最高。这就是典型的城市运营商,这带来一个问题,我认为只有百分之二三的开发商才能成为城市运营商,这就涉及到自己的实力和政府的信任度,要用这样的眼光看未来的地产,才能把握的更好,而且城市运营商对解决中国房地产市场的振荡,可能是有效的软着陆的平台,实践证明这方面的道路非常的广阔,这是第一个问题。
第二个问题,北伐的问题,讲到广东资本北上的问题,其实资本的源动力是逐力,马克思说的很清楚,积累积累无限制的积累,扩张扩张是资本的本质。我只是想说明一点问题,从广东改革开放到现在,多少次主动北伐的不同,这次的北伐带有一种很大的无可奈何和被动,为什么?原来广东的北伐是充满信心,完全是攻城掠地,征服更多的地方。但是现在是广东房地产还有很大的潜力,但是一方面又不得不看到北京、还房地产商赚钱太容易了,不得不去占领这些地方。这是我跟广东房地产商打交道时他们内心的感受,所以资本的北伐,广东水满自流是自然的,应该鼓励和支持。第二,当全中国的城市都在争夺资本时,我们应该好好反思,如果把这些资本留在广东和广州,更好的开发广东和广州,那多好啊,因此我们应该反思一下,应该经营更好的环境,让我们的资本不仅留下来,而且让更多的资本来广东发财。
第三个关于广东的房子象卖牛腩粉,有记者采访我之后出的标题是王志纲狂贬广东房地产,记者出这样的标题可能有自己的道理,但是怎么是狂贬呢?广东房地产的房子是一流的,广东房地产的竞争残酷在中国是第一的,正是两个第一,造成了消费者是帝王,从楼盘竞争到了真正的品牌竞争,没有这个资格不要进入,门槛很高,这是广东的优势。第三我很为广东担忧的,本来广东可以再上新高产生自选动作时,由于我给广东寄予了很大希望,但是希望能够猛击一掌,在这方面再翻一个漂亮的自选动作,让全中国再关注广东的房地产。
长线来说上海这座城市我是看好的,但是短线来说,肯定要摔一跤,这个泡沫肯定不可回避的。世界上的东西很复杂,我不喜欢用非黑即红来说,东西应该是辩证的,长三角有一些困惑,但是某些角度来说,长三角很好,珠三角有危机,这样也是为了可以比翼齐飞。
主持人:下面有那位记者提问。
记者:我有两个问题想请教。第一个,您说到这个城市运营,深圳目前有两个比较大的国企,一个是华侨城,另外一个是招商,这二者都是在深圳开发将近十几二十年。招商地产在蛇口做社区综合开发,以产业来带动地产,华侨城做旅游地产,这二者在深圳应该说都非常的成功,但是他们是以比较强大的政府资源来做地产。我想问一下,城市运营的两种不同模式,或者说他们是不同层面上的一种城市运营。我的第二个问题是,您刚才说到关于华东和广东两地地产差距的问题,您提到上海的一个营销案例,三千八最后卖到八千,我认为从营销的角度来说是相当成功的,但是市场理性的角度来说,这是值得谨慎的例子。因为不可能在短短几个月内价格有百分之百的增长,这是不正常的。广东现在好象是比较冷,或者说比较平稳,对,但是可以看到,就深圳或者广州市场,房地产的发展是相当理性的,不管是从发展商来说还是消费者来说,一个不理性的市场泡沫一旦被挤掉,这个市场有垮掉的可能。怎样看这个问题?
王志纲:这位记者问的问题非常有挑战性,我非常欢迎这样的提问,可以互动,促使我可以思考很多问题。
关于华侨城和招商,这二个是天生丽质,老天爷给了这两个企业很好的机会,使他们用了二十年的时间,在今天时代需要时,具备了成为城市区域运营商的几乎所有条件,包括品牌优势。刚才我已经说了,华侨城为什么到上海,上海这么牛的城市,很多外来发展商到上海去,不可能获得这样的条件,华侨城就可以在一镇九镇里获得一个开发镇,不管是怎样,他通过自己旅游来带旺一个地块,来打造最适合人居住的环境,通过人居人气的形成,有了商业,有了会议,就有了很多其他产业性的效应,在这一点来说,在品牌和资源的整合上,还包括企业的实力和背景上都具备了这样的条件。所以他进入了上海,还有中国其他的地方,先声夺人。
关于招商地产,我觉得也是一个道理,前不久在清华和哈佛举办的城市运营的研修班上,我曾经探讨过一个问题,如果招商地产放开自己的优势,跟常规的房地产开发商比较营销,比卖牛腩粉和鱼片粥肯定没有优势,但是招商地产通过蛇口开发,转换自己尴尬的角色成为区域经营商是成功的。老板们都在反省了,都在找自己独特的策略。如果广州也能够产生这样的企业,我想在新的高度上,粤军又会重新崛起,又会给中国的房地产带来一轮新的希望和新的革命。
关于上海的地产和广东地产的问题,我刚才说了看问题要辩证看,首先第一我表扬上海的地产,我看好上海这个城市,羡慕上海房地产商人发大财,并不是表扬上海的地产,我指出广州地产的尴尬和困惑,并不是批评广州的地产,其实这是两个层面的问题,未来的竞争,产品做的再好,如果这个城市没有价值,这个城市不能给人希望,这个城市没有升值的潜力,发展商做的再好,也是价格起不来,就象广州一样,怎么辛苦,回报率只有5%、6%,马上开盘的星河湾第三期,完全是五星级酒店的装修,已经做到极限了,但是即使这样,它的价格也是有天花板的,所以这是两个层面的问题,所以我很羡慕那个城市的成长度。另外给大家讲一个笑话,我们在上海的工作室,接待了上百例的来投奔求职的人,一问百分之五六十是广州、深圳人,为什么来上海,回答是来买明天,说上海明天肯定很好。上海的明天很好,但是有自己的泡沫,温州炒楼盘炒上海这是全中国都知道的,但是动用了多少资金不知道,我估计是五百亿左右,上海去年的房地产是卖了三千万,上海的房地产一下子被托到八千块钱一个平方米,所以说肯定有很大的泡沫现象,温州人发现不对劲了,准备想溜,找到接盘。很多人问我怎样看上海的房地产,我从国内的视野角度出发可以肯定的说肯定要摔跤要挤泡沫,但是用国际的视野来看,上海是世界第六大国际都市就不好回答了,相比于其他的国际都市,我们还是低的。所以上海在短线来说肯定要摔跤。
我如果是投资者,我肯定会向往上海,因为投资会得到更多,但是如果我是消费者,肯定会羡慕深圳和广州的消费者。
网民:我是网络从业人员,在您的演讲中出现了网络营销,网络营销在房地产中有多大的空间和应用?
王志纲:我首先声明,我是网络门外汉,属于一个月上网一次的人,但是我所有的员工,都是新浪的网民,是他们每天给我传递信息,是他们在给我扫盲。由于员工的影响,所以我现在开始关注网络的手段了,我是认为网络下一阶段,特别是象新浪具有垄断性的网络平台,不得了,非同一般,特别是房地产方面。我们在上海做事的时候,上海有一家最大的代理行,一年代理的业务是六十多亿,他们花了三百万做了一些事情,我说下一步的网络营销不得了。他用三百万做了什么呢?所有的人到上海来,花钱一刷卡一点击,就象卫星定位系统一样,想在那里买楼就定徐汇或者浦东,点出自己的希望,比如说希望跟白领在一起,或者跟海归在一起,就会推荐你一些东西,接下来再选择,你希望买多少价格的,筛选到最后,会有一个你希望的楼盘出现,就象看美女一样,每个毛孔都看的很清楚。园区、园林、户型、材料、报价、洗澡间、马桶、洁具,这使我一看傻眼了,几乎所有进入上海的人都要投石问路。以后我相信,任何一个城市,包括代理行的人,我建议你们赶快跟房地产协会联手跟新浪一起做一个平台,全中国的网络都这么做开了之后,不得了。网络是资讯的无限的扩大化,而且从宏观到微观想了解什么就有什么。而且今天的中国是流动非常大的社会,特别是新浪的客户大多数是白领,就象游牧民族一样选择良木而栖,在广州、深圳有房子的人,在上海还要购买房子,因为他们是游牧民族,所以给他们造就了很大的空间。前不久有一个很大的老板跟我谈,想合作一个项目,想收购一家公务机的航空公司,他咨询我的意见,能不能在北京、上海、广州三个点,做三个中国最顶级的卖给柳传志、刘永好等人,天上有公务机走,地上有我们的房子可以住。这个思路很有创造性。
网络平台,特别是新浪这样的网络平台,做房地产营销,做房地产的展示,特别是做房地产的讨论和聊天室,空间是非常大的。比如象南国奥园,有人告诉我这个社区的网站是全中国最好的,自己就搞了一个区域网,每天在网上探讨东家长西家短,孩子怎么教育,怎样监控老公,还有怎么对付发展商,形成了网上的平台,大家感情非常好,一下子打破了现在中国社区的互相不往来的情况。这里给人们的启示是什么,文化营销,生活方式的营销,借助的是网络。所以网络营销明天的空间是非常大的。
现场提问:王志纲先生,您认为城市的定位决定房地产开发的特色,即赋予房地产内涵。现在广州房地产开发已经到尾声,大批房地产北伐,对广州来说还有多少机会加以改变?一个城市概念的提出到经营,究竟需要多长的时间?广州的房地产已经有那么大的概念了,应该怎样进行整合和调整?
王志纲:这个问题很大,很难一下子说清楚,我想说清楚几点。毛泽东有一句话很精采,众多事物是由矛盾组成的,但是要抓住事物的主要矛盾,我延用毛泽东的思想,我想应该这样回答。未来最高层次的竞争,就是区域之间的竞争和城市之间的竞争,这是不言而喻的,所以就把市长推到前面,回避不了,以前是管理城市,现在是经营城市,城市竞争很关键是区域竞争,带来一个问题,发展商是流动的,刚才说了资本是逐利的,哪里的水草好就往哪里去,这里不存在道德背向的问题,一边是所有的市长都在争夺资本和投资,一边是发展商在选择水草而居,这是一对矛盾。所以我们要锁定这个问题,广州、广东还有未来吗?这样谈问题的话,我们就很清楚了,回到这一点上,广州、广东肯定有未来,而且未来非常的广阔。
但是现有的操作方式,走到极限了,就象今天秘书长说到的,他也不得不承认一个问题,现在广州的房地产供过于求,就是属于买方市场,过剩了,对消费者来说这是好的市场经济,如果是短缺,是坏的市场经济,就会出现腐败,如果大量过剩,资本危机了。所以要互动,讲的是这个道理,在这个前提下,因此广东还是两个层面的问题,第一个层面,从常规地产上,我们大可以把我们成功的经验被伐东进赶快克隆移植到内地赚钱去,这边是营销经理到那边做营销副总,这边是营销人员到那边做营销经理,把图纸拿过去就行。就象在广州有一个金桂园搬到哈尔滨,图纸拿过去一做在哈尔滨引起轰动,一抢而空。但是还是必须要超越,在战略上超越,所以下一步是呼唤广东企业的战略性超越,这就要站在区域经济上看问题,这就会发现很大片的生机,广东人有大笔的钱,但是没有地方休闲,于是到北方去休闲,但是为什么不能在广东呢?广东有很大片的开发区,土地的价值越来越贵,而且市场的竞争越来越激烈,在这样的背景下也面临着洗牌。
比如说IT行业,我明显感觉到上海是IT行业的头,就是硅片,包括台湾的台基电都过来,下面是几千家的关联行业过来,做的是上游。甚至是苏州包括浙江,广东做什么呢?全是低质易耗品,鼠标等,都是属于低档货,这样今后整个区域价值的提升,将面临着这样的困难,所以怎样提升园区的价值,这也给发展商提供了充分发挥自己价值的机会,甚至在西安,我们在西安打造一个智慧谷,是省长出来牵头的,非常不得了,这也是一个系统工程。还有就是商业的广泛化,象上海新天地这样的城市名片,空间非常大,又购物又休闲,给发展商很大的空间,如果做好这些文章,就是百花盛开了,这个城市和区域又有了春天。
从常规的地产来说,的确做到尽头了,应该北伐,但是从这个地区来说,应该要进行战略创新,只有这样才能有生机和未来,不创新则死。
刚才也讲到了所谓广州和深圳房地产的衰退和成长期,我是这样看的,我认为深圳的房地产,作为以居住为特点的增长会越来越慢,大量的孔雀东南飞。但是以投资为特点的,也不会有大的突破,但是有一个很大的机会,这个机会是什么呢?就是粤港一体化,这样的情况下深圳的房地产应该有非常大的机会,广州也有这个可能性。
现在广东在做很大的战略性部署,不能小看,包括大机场、大物流、大港口、大流通,这些东西是光干不说的,现在全世界非常看好中国,日本几大汽车巨头都落户于广州,总书记去了德国之后,德国疯狂了,德国的发展商,包括象奔驰、宝马,都拼命向广州递秋波,都看好中国的市场。所以如果机遇把握好,广东的板块是不能小看的。从这个角度来说,从内涵来说,它应该是有很大的空间,从外延来说,如果我们把人们由于收入水平的不断提高,恩格尔系数不断降低,所呼唤出的对文化、需求、审美方面的需求对接出来,开发出这样的房地产产品,我相信这个空间更不可估量。
现场提问:王老师您好,我们今天的主题是网络时代2004年房地产营销新模式,房展营销网络是否符合市场规律顺应市场发展?我觉得您在我心目是无所不知众所皆知的,今天销售房子最好的方法是什么?在网络上卖产品到底有多大的影响力?今天来的目的是拣金子的,能不能告诉我们一些网络上卖房子的方案?
王志纲:既然您有这样的诚意,我想倒过来,看看能不能反弹琵琶回答你的问题。我跟新浪的高层已经沟通了一个很重要的事情,我觉得他们的反映很使我受鼓舞,我说能不能这样,我跟新浪做合作,我把一个城市或者一个区域跟新浪捆绑,比如说我现在在做中国的藏区康巴人,是一个很神秘的地方,我看了之后很受震撼。广东我带了几个人过去,所有人都看的很震撼,有的人双腿一软就跪了下去,有的人痛哭流涕,广东这个地方太世俗化、太城市化、太工业化了,人们非常需要追求心灵的家园,心灵的家园在哪里呢?人们到丽江去寻觅,都觉得不错,但是我最后发现在四川的甘孜这才是最震撼人的地方。所以整个思路定下来,就是香巴拉并不遥远,我把整个版面的传递思路都很清楚,"有一个美丽的地方,人人向往,这里四季常青,这里鸟语花香"等等,南中国的广东人就是想寻找这样的心灵家园。刚才跟新浪的朋友沟通,我说这样,我们来做这样的模块宣传,你们提供平台,通过这样的捆绑,把网络的所有手段使用出来,像网上卖房子一样,所有精美的图案看完之后,就可以进行互动,包括聊天室这样的都可以,最后的结果像汽车旅行团等等形式,我相信所有的人去了之后都会很震撼很兴奋的。
通过这样做完之后,我再来检测一下,到底网络有怎样的效果,由此沉淀出一个模块,这个时候就不仅仅是卖楼的问题了,我可以提供若干的中国的名山大川。从这一点来说,我觉得网络,特别是像新浪这样的网络,可以提供很大的空间,这就是我对网络的理解以及下一步如何做的问题。
现场提问:王老师,您谈到中国工业化和城市化,将会给中国房地产带来很多商机,但是我知道中国工业化和城市化进展的速度非常快,已经形成的城市发展消化不良综合症已经凸现出来,例如环境污染、生态恶化,在这样的前提下,你的看法如何?
王志纲:这个问题问的非常好,这也是我们这段时间在思考和从事这方面研究的一个课题。首先要说明,这个问题中央已经高度认识到,这是中华民族的性命。十六大之后,新的领导班子上来,胡总书记和温总理已经提出了以人为本和协调发展的问题,而且不与GDP挂钩,的确中国的高速发展是以环境为代价,我遇到很多政府的官员无不例外不择手段,反正能够把蛋拿出来怎么做我不管,所以有政绩工程、短期工程。尽管我们的力量很微弱,我希望以我们的力量以一些鲁莽的官员不要走的太急,走的更稳妥一些。现在我们做了一些城市运营的项目之后,很多市长和省长来找我们,这对我们来说很欣慰,上下同心同力就好。既然是在这样的背景下,不是以GDP作为唯一的指标,而是绿色GDP,也是可以的,综合性的发展,也许你的GDP只有2%、3%,但是其他的文化含量和环境保护是很高的,比如象瑞士就是这样的,这也涉及到中央下一步考核的指标是什么。但是在社会和民间,既然天时已经转换了,在地利和人和上就给房地产发展商们提供了很多选择,原来是盖房子容积率,都是关注这些,包括绿化率休闲都没有被关注,当我们在这样的背景下思路转变时,我们发现有很多空间产生出来,最后的结论,在整个大的格局发生变成的前提下,下一步在旅游、休闲、度假、养生,还有文化、消费、会展、论坛在很闲适的软环境下,所营造房地产和区域环境的东西空间很大,如果大家想介入的话,可能在这些行业里会产生新的黑马。
主持人:非常感谢王老师。因为时间的关系,我这里还有十多个问题,有问题提到具体的方式和方法,今天是启动仪式,我们愿意跟在座的同仁们一起努力,一起搭建这个平台,只有在不断的实践过程中,才能找到王老师说的创新之路。在这里还是以王老师说的歌的浪漫结尾,"香巴拉并不遥远,网络营销也并不遥远"。
非常感谢大家在这个春天的下午到来,感谢大家。
谢谢王老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