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志纲工作室微信二维码
王志纲工作室
微信号:wzggzswx
打造中国最好的战略思想库
智纲时空
成都文化,生态型文化

    客:中国要转变发展方式,你认为应该怎么转变呢?

    主:关于转变发展方式的问题,中央已经发出了一个重要的信号,就是建设节约型社会。

    前几天在四川的时候,我跟当地的朋友讲,我很欣赏四川的文化,它先天就是生态型、节约型的文化。以川菜为例,可以说是一种最节约、最生态的饮食文化,充分体现了农耕文明的精髓。不像广东人,天上飞的、地上跑的都弄来吃了,与自然为敌。

    在成都,我一连吃了几顿豆花饭,一盆豆腐加上两斤蔬菜、一叠辣椒,多节约、多生态啊!广东缺少这类东西。

    那天在成都,我们工作室有个小姑娘跑来告诉我,王老师,我刚才出去吃早餐,喝了一碗粥,吃了两个包子,还有一叠咸菜,你猜猜花了多少钱?我说三块。她说不对。我说两块,她说也不是。我说一块,再不对我就猜不出来了。她告诉我,只花了五毛钱。

    我就去考察了一下,老两口,闲着也是闲着,就摆了个小摊,做点饮食生意。第一,"天作被,地当床",非店铺经营,没有租金成本。第二,泡菜是自家的,放在几个咸水坛子里面泡着,基本不用花钱。米、面、肉是买的,但一顿早餐的全部成本只有四毛钱,最后,剩下一毛钱是他们赚的。这就是成都文化的特色。

    在成都,我碰上一个拉黄包车的,让他拉我转转,他说不去。为什么不去?要睡午觉,要休闲。哎!这个黄包车夫,好玩,有钱他不赚,他要休闲!他说,他睡午觉是雷打不动的。然后把《华西都市报》在地上摊平,招呼旁边的几个熟人,来赌钱,玩两把睡午觉。

    这就是休闲社会,很平和。

    有人说成都人是小富即安,其实,小富即安很了不起!在成都,人们的收入不高,但幸福指数很高,在全国城市中排第二。三四百块钱就可以过上好日子。搞得北京上海很多人往那里跑。我问他们,在成都多少工资?三千,在上海呢?八千。为什么不呆在上海呢?他们说,这里三千比起上海的八千还有幸福感。为什么?在上海我住浦东,在浦西上班,坐车要两个小时的折腾,把房租这些去掉以后,我一个月只能剩两千块钱。在成都用不了多少钱,还可以在茶楼里面跟朋友聊天,很闲适。

    英特尔,还有一些搞数码的企业,现在都往成都跑。

    社会在发生深刻的变化,这就是我所说的"拐点"。它的这种变化是从外延到内涵,从饥饿中追求"恶补"到追求生活品位,不追求钱的多少,但追求幸福指数。

    在这种情况下,如果上面和下面相呼应,整个中国就可以进入一个真正的拐点了,这个拐点就是真正的和谐社会,真正的节约型社会。这样一来,那种杀鸡取卵的发展方式就可以受到真正的遏制。

    作为一个战略研究机构,我们早就在研究这些问题了。在做成都文化产业战略时,我们就在考虑如何充分发掘成都文化中那种注重生态、注重节约、追求天人合一、追求从容闲适的精神。在研究呼伦贝尔利用能源开发的同时,在给他们进行战略选择时,我们就考虑怎样尽可能的保护好额尔古纳这片最后的原生态草原。当然这里还有一个问题,那就是你的观点是不是占地方,你说出来人家认不认账。

    另外,我给一些政府官员们还表达了这样一个观点,下一阶段,中国不光是要提升绿色GDP,也不光是要提升硬实力,软实力也是不可小视的。

    所有的城市,当你要争取全国和世界关注的时候,不只是比你的GDP多少?还要比文化产业,比软实力,深圳和广州在这方面就做得很笨,是一种暴发户的做法。特别是广州,经济体量很大,但是在软实力的打造上却很差。在这种背景下面,大批的文化人开始逃离广州和深圳,这是一个很大的危机,遗憾的是政府官员们还没有意识到问题的严重性。

    客:这一次的拐点问题,并不是国外一些经济学家提出的中国经济上升势头受到遏制,开始出现可怕的下滑走势,而是政府的主动调控行为?

    主:对!这就带来一个问题,用纯学科的、纯经济学的观点来判断问题,结论往往是十分荒唐的。这是一种复合型学科才能处理的问题。

    这就是战略策划所需要的思维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