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志纲工作室微信二维码
王志纲工作室
微信号:wzggzswx
打造中国最好的战略思想库
智纲时空
打拼在他乡 财智舞人生——王志纲兰大广州校友会对话实录
shuwon 2013/11/28

编者按:2013119日,注定是一个载入史册的日子。这一天中共十八大三中全会在京召开,它将决定中国未来的发展轨迹和命运。而三十多年前因十一届三中全会的召开,王志纲的命运也因此发生了改变,阴差阳错走进了远在大西北的兰州大学。期间35年的峥嵘岁月,书写了他不平凡的人生篇章。119日的珠江畔,王志纲和兰大校友们相聚一堂,共同分享了他的人生感悟与智慧。以下为演讲后的互动沙龙对话实录:

 

问:在目前的经济形势下,大家该往哪个方向发展?应该如何应对知识经济时代下新经济体的出现?

王志纲:今天的中国是个什么格局呢?可以这样描述:第一、全球第二大经济体;第二、全球最大的虚胖子;第三、全球矛盾最集中的一个区域。先看江-朱时代,基本上是一个“和稀泥”的时代,稳定压倒一切。但是江泽民时代遇到一个将在中国名垂青史的朱镕基,他把百孔千疮的烂摊子梳理了一个眉目出来,尤其是中央和地方的关系。因为当时政府遇到一个天大的问题和困难,就是经济发展乏力。经济一乏力,执政党合法性就会受到很大的挑战。这时江-朱终于力排众议,以一种近乎悲壮的心情,加入了WTO。因为当时整个中国没有钱,经济投资拉动谈不上,出口拉动又乏力,消费拉动还没到时候,所以必须加入WTO,必须防止美国一年一度所谓的最惠国待遇的审查。但出乎所有人意料的是,加入WTO以后,中国获得了前所未有的发展。我们原来的温州佬尤其是浙江人,他们通过各种不同的方式,到了欧美的家门口,但那时候他们很多情况下是不合法的。没想到加入了WTO以后,他们从地下转到了地上,然后形成了全球最大的营销网点。这就产生了原子裂变,小则催生长三角经济成了中国最大的经济体,中则使中国经济上了一个巨大的台阶,大则使中国从外汇匮乏国,变成了全球最大的外汇持有国。这是不得已而为之,逼出来的。

所以我说中国的改革是“逼出来的改革、摸出来的市场、放出来的活力”。但是日子一好过就出问题了,这些年来有个最大的毛病,只要日子好过就不思进取,所以就出现了国进民退。很多的国企央企开始攻城略地,很多省开始建立投融资平台,拼命圈钱。最后新官不理旧事,每个人只干两三年,在任的时候拼命做表面文章,把地卖完,至于下一任哪怕洪水滔天我也不管。

在这种困境下,接力棒交到了胡-温手里。面对中国的很多问题,应该是要实施政治改革的。但按照胡锦涛的话说,这十年概括起来,就是不折腾,所谓不折腾就是不改革。所以,就有了张维迎的评论:过去的十年是经济最好的十年,对于社会问题来说则是最糟糕的十年,对于改革来说则是失去的十年

那么好了,如果说前面几任都可以和稀泥,遇到矛盾绕道走,到习-李他们这十年就躲不过去了。不管是客观还是主观都逼着他们非得成为一支改革的班子。虽然这才一年下来,从去年十八大到现在三中全会,我看他们整个的韬略是不错的。从这个层面上讲,这也许是我们中华民族的福分。到现在我们看到,他们已经建立了一种自信,那就是要改革。国家改革就涉及到一个问题:顶层设计。三中全会就是一个很重要的顶层设计。而这个顶层设计有几个关键词可能大家要注意一下:真正要厘清中央和地方的财权和事权。其实房地产高企,其实原因不在地方,原因在上任中央政府。他们发了全球最多的货币,是接近我们GDP总量2倍的货币。那多发的货币怎么办呢?从中央到地方都希望找一个坑,把钱埋在里面。很多暴发户发现,钱投资什么都贬值,投资房地产都升值了。于是,他们就拼命去买房子,这笔买卖长江后浪推前浪,房价从1万涨到10万。大家其实买的不是房子,其实是把钱像冰山一样,冻结在了房地产里面,不使它们乱跑。这就达到了执政党的想法,把货币关到笼子里。所以,下一步我估计很多投资房地产的将会跌得鼻青脸肿,甚至粉身碎骨,特别是有几百套的。

所以这次中央和地方事权和财权要分清楚,很重要的是把原来地方的事权交给中央。原来中央是只给要求不给钱,比如说教育,医疗、社保等很多涉及到民生的,一到中央(不达标)就一票否决。我们把税收分为地税和国税,很多税都上交中央了,那很多政策就推动不了,地方没办法,就只能卖地。这一次三中全会开了以后,可能会实现一个根本性的转换。可能会给广大人民群众打一个福利包,没有户口了,只凭卡。卡里有医疗、社保,其他各种各样的福利都在里面,到哪里都凭这个卡作为身份识别,享受同样待遇,因为这些钱是由中央财政来出的。这些改革就要开始探索了。这是一个很大的变化。

第二个就要管住地方官员的手。不能随便卖地了,即使你卖了地,钱也拿不走。卖地以后,会建立一种基金,这种基金不能当场兑现,要过一定期限后才能用,有一个金融机构来打理基金,保值增值,以备不时之需。这是中央和地方关系上很大的转变。

经济的发展大家记住一句话:中国现在的经济,已经不可能靠出口拉动和投资拉动,只能靠内需。那么怎么扩内需?不是靠数量,而是靠质量,现在产能已经全面过剩,自然环境也已承受不了,资源环境劳动力难以为继。下一步在内需质量上做文章,以前经济发展不考虑环境污染,现在就不能再走老路了,要注重质量!

中国要从虚胖子变成健壮大汉,说白就是四个字:一体两翼。作为全球第二大经济体,要发展两翼。一是互联网。互联网给中国造就了千载难逢的战略机遇期,从产业到商业到金融全部洗牌。创业成了家家户户每个人的事情,而不需要很多条件。像李克强总理所说,一块钱就可以注册公司。不像原来工商部门有些人敲诈勒索,想抓你的时候,随便就可以给你安个虚报注册资本的罪名,简直莫名其妙。本来所谓的注册资本就是不合理的事情,最后还选择性执法。这是很大的变化。互联网是大学问,马云就是互联网最大的受益者,从电商开始到互联网金融。还有腾讯微信,已经颠覆掉中国电信和中国联通。这些已经成了我们生活中很重要的部分。这是一个伟大的时代,给我们这些只能靠知识的人也提供了很大的发展空间。第二块是资本。现在资本这块放开了,门槛很低了。跨界和整合,靠的就是互联网和资本,特别是移动互联网。

我们现在正在做一个通用航空的产业基金。我们想向美国这个全球最大的通用航空大国学习,通过通用航空,打造市场,提高生活质量。美国的航空收入80%是通用,20%是民航,而中国100%是民航,没通用航空。云端上飘着钞票,这是个巨大的产业。我在全世界跑,经常坐通用航空,比如说去到肯尼亚,我开着飞机打高尔夫球,因为那儿有很多大象老虎等野生动物,打18洞就费用就8000-10000块钱,我觉得很值很方便。所以下一步,通用航空在中国将有巨大的市场。

这些是三中全会以后要注意把握的关键点。

 

问: 请您谈谈十八届三中全会以后,服务行业未来的改革方向?

王志纲:服务行业未来空间是非常大的。我一开始就讲到我们作为兰大的人来到异乡创业,从天南海北来广东创业,我们只能靠自己的知识,这是我们的最大的共性,所以我看到大家通过服务、科技来创业的情况是比较多的,这是很值得自豪的。

我经常到日本去考察。中国下一个1020年的发展,要从虚胖子变成史泰龙,最好的老师就是日本。我经常说,我们学日本,能学到50%,收获就不得了。举个简单的例子——吃饭,要做到三个“不”:不准加菜,不准敬酒,不准剩饭。中国什么时候也像日本一样,一点不剩,光盘行动,就真正现代化了。

在日本,服务行业做得非常成功。这里讲两个小的故事。我到日本去,在东京有一家做精工仪器的公司,我去看他的工厂时,他首先给我看他们精工做的蜜蜂、蝴蝶、蚂蚁,最后他们告诉我他们也为苹果手机生产零部件,都是小产品,大产业。他们的产值一亿五千万,已经是第七代传人了,儿子从东京大学毕业。他们心安理得,心平气和,不像中国人动不动就学李嘉诚只想着暴发,而他们一百年代代相传,子承父业,而且成就感很强,有职人精神,且精益求精。中国很多虚胖子,来得快去得也快,没有用的。另外,在日本东京,有一个号称“寿司之王”的地方,已经有96年历史。我吃一顿花了5万块钱,1个寿司,相当于人民币2000元,而且要提前三个月预订。吃完以后别人问我值不值,我说太值得了。因为我吃的90%是他们的精神、记忆、历史,是他对餐饮近乎神灵般的崇敬,是只专供给他们的原料。在现场,还可以亲眼看到他们怎么炮制米,怎么用醋来拌好,怎么选鱼,他们选了以后,当场捏给你,含着他手的温度最后放到你的嘴里,这种感觉,2000块根本不高的。当然我不是每天都吃五万块哈。

这一次去消费日本的历史,让我深深地感到:虽然日本国土狭窄,资源匮乏,地震频繁,但经济是不会垮的。但中国经济总给人一种感觉,摇摇晃晃、说垮就垮,就是因为没有强筋健骨,是个虚胖子。所以这是个危机,危机也意味着转机,给我们这些靠知识、靠服务立足于世的人很大的空间。

下一步,移动互联网为服务行业提供了很多手段,我儿子现在就在研究移动互联网。举个例子,这次我到成都去,我就讲到重庆豌杂面真好吃,但成都居然没有。过了10分钟后,我儿子通过手机下订单,就有人送货上门了。他说你到成都,你想吃“舌尖上的记忆”,只要把微信发到这个平台上,保证半小时内给你送到。一般人不愿意做这种生意,他愿意做,起点很低,可能只要2万块就可以起家了。所以把这个服务做到位真的空间很大。

 

问:对于健康产业,如何进行跨界与整合?

王志纲:医疗产业是未来中国一个巨大的金矿。第一,今天中国人均GDP已经超过6000美金,已经从温饱进入小康、进入中等发达国家水平;第二,若习李政策没有大问题的话,10年之内按照7%-8%的增长的话,十年之内GDP将到达15000美金的级别;第三,由于中国改革的两级分化,沿海中国已经达到3亿多人口,这比美国人口还多,相当于两三个日本,是一个巨大的消费群体。从数量到质量的发展,要提高生命和生活质量,这是一个共识。在这个背景下,为真正的健康产业创造了巨大的空间。

因此,对于健康产业要把握三个方面:第一个是医疗产业,救死扶伤也很重要。现在的医疗器械有很高水平了,要什么就有什么。德国西门子等很多外国企业,都把中国看作是最大的市场。第二块就是我们讲的养老产业,这是健康产业很重要的东西,现在才开始破题;第三块就是健康管理产业,说白了就是把救死扶伤前置,使人们的生命、生活质量得到最大限度的提高。今天中国最大的特点:三脂高,还有糖尿病的威胁,种种的亚健康人群,集中在30-60岁。如何使生命质量提高?“生命-生活-生意”问题,我们用另外一种方式来解决,就是通过世界级的高端休闲度假旅游区。像我们坐的宝马奔驰,都要一保二保三保,为什么人不保呢?让人们每个月或每个季度,到一个山清水秀的地方,一边高尔夫、滑雪、温泉,一边体检、一边生命维护。如果你想年轻,有羊胎素,有干细胞;如果你想延年益寿,有食疗等各种疗法,通过这种方式让人们去充电充气,使人们去的时候灰头土脸,回的时候精神焕发,再投入战场。

现在我们在做十来个这样的世界级高端度假目的地,比如说长白山、云南昆明、海南三亚等地都在做这个事情,就是为了给这些企业家健康,提供“生命加油站,人体大修厂”。在整合的过程中,我们就发现,我们缺少高端的产品和服务行业。下一步假如我们有钱,我认为护理学校是个巨大的金矿,把那些农村的孩子叫过来送到护理学校培训,然后送到各大医院疗养院,市场在今天的中国有的是,根本不愁。我的姥爷住院疗养时找护工,最后通过人家推荐找到一个甘肃的孩子,是孤儿,从来没有来过城市,居然还没有读过书,他没有接受过现代教育,但却能拿到8千到1万一个月,这可是巨大的收益,可以看到健康产业市场有多大。

 

问:请代表广州校友会就母校当下的发展以及以后的品牌建设,谈谈如何更好地推广、传承和发扬光大?

王志纲:我的回答非常简单,就是从我做起,从现在做起,从脚下做起。其实兰大这个品牌,我们千万不要受传统观念的影响,以为我们有本事让它重铸辉煌,其实没有必要。

相当于我们讲,昆明在抗战期间曾经成就了一个西南联大,非常优秀,包括杨振宁这些都是从西南联大出来的,因为那种特殊的年代,造就了很多大师级人物,铸造了一个传奇。抗战结束以后,继承它的是云南师范大学。这个云南师范大学想重铸西南联大的辉煌,就成了一个很尴尬的事情。兰大在历史上很辉煌,现在不要琢磨它怎么再现辉煌,我们从我做起、从脚下做起,让涓涓细流汇成江海。我们都是从兰大出来的,我们到了广东这个最生动活泼的地方,我们只要把兰大精神、价值观和哲学,这种同船共渡30多年的缘分,把它继承下来。最后在这个平台上把我们自己的兰大校友会、兰大企业家协会、兰大论坛、兰大高尔夫球队办得风风火火有声有色,这就是给兰大增光,这就是给兰大品牌再升台阶,形成一个巨大的无形资产,这就叫品牌。

然后我们有能力以后,假如说,能够再回去甘肃反哺,做一些用发达地区的观念和市场,挖掘和引爆甘肃的生态食品、一些不为人们所知的东西,最后顺带帮助当地发展经济。这就是兰大精神,形成兰大现象,自然就有兰大品牌。一花引起万花开,就能独树一帜。

 

问:文化产业的商业模式及核心竞争力是什么?比如说乐视买了张艺谋的版权、华谊买了张国立,这些行为值不值得,钱是否花在刀刃上?对他们的商业平台的构建有没有帮助?

王志纲:文化产业有很多种玩法,空间很大。做文化产业,钱是次要问题,关键核心是人,包括你刚才讲得两个例子都是人的问题。比如华谊,这样的投资给他带来巨大的风险,一个奶牛的产奶能力寄托在一根冯氏稻草上,是要出问题的,冯小刚哪天不想做了那他不就完了?所以他们是挂羊头卖狗肉,一边等着冯小刚今年的票房,另外一边用这个概念炒房地产,这是个很畸形的现象。

这里反映了一个规律,文化产业一定要以核心能力为特点。比如张艺谋搞的所谓的印象系列,现在面临一个巨大的问题:后继乏力。因为张艺谋其实不是一个很有创意的人,他是一个国家工匠,他做美工是第一的。但当中国需要思想的时候,张艺谋的问题就出来了。下一步文化产业肯定要迎来井喷式发展,文化产业要做的话首先是取决于人,一定要因人设事。针对文化产业,把模具开出来以后再跟进,不追求利润最大化,要代表未来,大家一起共享收益才能把它带起来。衣食无忧的时代,要好好考虑文化产业,现在已经到了“吃饱了撑的时代,玩出来的产业”。

 

问:怎样评价香港社会和大陆的关系?

王老师:香港被惯坏了30年,作为过来人,我们这些人感受就很深。原来整个中国改革开放前,比如习仲勋到广东当省委书记的时候,他面临的第一件事情,就是成千上万的广东人,宁愿死也要逃往香港,因为当时有个谣传,说只要过去了,就会成为香港居民。当时我们只好调动很多军警来抓。习仲勋是个现实主义者,他看几天几夜都抓不住,看着人淹死在海里还是要往外跑,所以他就找来一个人问,为什么那么多人渴望过去香港那边?很简单,因为那边可以吃饱饭,过去以后可以寄钱回家盖房子,这边连饭都吃不饱。这就促使习仲勋给中央打报告,所以说,习仲勋还是个了不起的人。后来,到了1978年改革开放以后,889808年将近30年香港一直是个天之骄子,靠天时吃饭的,全中国的生意都必须经过香港走,所以香港是被惯坏了。他们一直认为他们是优等公民。没想到,这十多年下来以后,整个世界变了。香港回归以后,去香港很多是暴发户,他们虽然没有教养但挥金如土,一下子伤了一些香港人的自尊。这时部分香港人产生了不想当中国人的不正常心态,但不要太当真,这并不是社会主流。

最后延伸一下,中国和香港、台湾、日本,说白了就是日本没法接受中国在亚洲成为老大。甲午海战以来,日本一直是亚洲老大。原来是靠打,现在外交不一样了,最终还是靠实力说话。1020年励精图治,社会建设和人们修养逐渐上去后,免不了还有摩擦,但那时候台湾香港人都会以自己是中国人感到自豪。

 

问:抉择创业的话,在预备创业的阶段有什么建议?

王老师:每个人的创业路径都不一样,创业有很多种方式。说到准备,可以从几个方面来考量。创业一个是靠钱说话,一个是靠本事说话。像这个李师弟,当时为什么要创业?因为他有技术,技术也可以入股了,不是非得投钱,所以你要创业就要先解决一个问题:你有什么长板?你有什么核心能力,或者是钱,或者本事、资源,必须把这个事情搞清楚,然后缺什么补什么。创业归根结底是这三个事:一个资本,一个核心竞争力,还有一个是市场。

一个创业的过程,就是一次堂吉诃德式的旅行。有成千上万的堂吉诃德,最后能进化成功的是有限的,所以要做好思想准备。还有一句话:不是每个人都要创业。人生有很多种玩法,为什么要每个人都变成老板呢?当然如果你觉得你是个老板,是个创造舞台的人,可以选择创业。世界上两种人,一类是搭建平台的人,一类是借助舞台唱戏的人,演员、名角。关键是你适合做什么?把这两个问题搞清楚以后,其实这个问题就解决了。谢谢!

 

                                                                                     广州战略中心陈志鸿、李丽梅整理

                                                                                运营部编辑

 

相关链接:

打拼在他乡 财智舞人生——王志纲兰大广州校友会演讲实录

我所从事的咨询业——在兰州大学深圳校友会上的发言

《王志纲记忆中的兰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