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上月末,由智纲智库(王志纲工作室战略研究院)主办的“草根的春天——2014中国民营经济趋势研讨会”在上海举办。在为期两天的活动中,智纲智库的专家们与参会的近千位企业家们共同探讨了今年两会以来在“新型城镇化、国企改革、金融互联网、文化产业”等领域的新趋势和新商机。
会议最后,王志纲先生做了题为“野百合也有春天”的主题演讲。
【王志纲】:这次两天的论坛,我私底下听到两种声音,一种反映非常过瘾,所见所闻很震撼;一种反映觉得干货太多,要把它们打包回去慢慢消化。不管是前一种还是后一种观点,我们都感到非常欣慰,大家百忙中汇聚上海滩,就是来分享价值和未来的。
我们智纲智库的这些老师们,就像农民请客一样,自己舍不得吃,恨不得把最好的东西全端出来给大家。既然是一场饕餮盛宴,不管我大家消化了还是没消化,我相信在以后的日子当中,肯定会显示出它的价值。具体表现在咱们企业发展的过程中,以及对我们这个社会和国家的推动作用上。
很多老师发言的时候喜欢用“春天”这个字眼,不论是“草根的春天”,还是文化的春天、金融的春天,大家都很喜欢春天。所以,我今天讲演的题目再延续一下,叫做“野百合也有春天”。
一、中国最终要按照市场经济规律出牌
这两天我们一直在谈论一个很重要的话题,就是“草根的春天”。”草根”是个自谦的词,特指民营企业家。有这么一首歌这样唱到,“没有花香,没有树高,我是一棵无从知道的小草”,他们是谁?他们就是我们的民营企业家。这批人没有任何依仗,没有官方的支持,没有父辈的遗产,就凭自己的双手,赤手空拳,像棵小草,从岩缝里面成长起来,最后长成参天大树,蔚然成林。我个人从事战略咨询这个行业前前后后,应该是有三十年了,从一开始我就把自己的位置放在民营经济这个板块上,我就是草根。
三十年前我还在新华社的时候,当时就说过这么一句话“在中国的未来,国有企业是史前恐龙,乡镇企业是经济怪胎,民营企业先天不足,后天可畏”,记住这句话,这是三十年前说的。
三十年过去了,当我们回头来看的时候,你发现原来看起来非常了不起的国有经济,根本没有任何战斗力;乡镇企业作为经济怪胎,改制后成了民营经济的一员,继续在前进的路上奔跑,不改制的已经销声匿迹;而最被看不起的“小草“——民营经济,一个个成长为参天大树。今天的中国,民营经济占据半壁河山,支撑起百分之七十的中国经济贡献率,解决了中国百分之八十以上的人员就业。
中央十八届三中全会提出了“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前不久中国首富王健林就提出来,感到这次三中全会各方面都很好,唯一不解馋的就是没有把“民进国退“这个问题提出来,把市场真正的让给市场经济。后来我就说三中全会的决议能写到这份上,已经非常了不起了。只要国家能提供一个公平竞争的平台,我相信狮子、老虎、大象、恐龙在一起竞争,万类霜天竞自由,最后的百兽之王,肯定是属于野生动物。而野生动物是谁?就是民营经济。
前十年为什么出现“国进民退“,就是因为没有按照市场化方式去给企业提供充分竞争的舞台,才出现了很多不正常的现象。大批的地方政府用所谓的“投融资平台”,建立了诸多的地方国营,这些国营占据了大量的社会资源,产生了非常低端的效益,造成巨大的腐败。在这种背景下,很多民营经济难以为继,最后就出现了很多民营经济”带枪投靠共产党“,就是跟国有企业绑在一起,很多国企央企通过这个去寻租,自己本身不劳而获。当时我就明确告诉这些民营企业,你们这种做法看起来得逞一时,但绝对不能长久。
这个国家要继续发展,最终还得要按照市场经济规律来出牌。
“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这句话我认为说得非常好,可以说草根的春天真正到来了,我们要非常珍惜今天所处的大时代,路就在脚下。我们一定要坚信,我们所走的是人间正道,我们所干的民营经济,按照市场经济出牌是人间正道,只要我们坚定不移走下去,我们肯定有一个美好的未来。
二、民营经济发展史就是中国改革史
中国有句古话“以史为镜,可知兴替”。今天我们坐在这里的很多人,特别是80后90后,从事市场经济活动的这些企业家们,对中国经济的昨天不甚了解。作为过来人,我觉得应该从历史的角度跟大家谈谈中国民营经济的发展史,温故而知新,我们就会清晰的知道我们的明天。
我是1982年兰州大学毕业,学经济学的,后来在新华社从事新闻工作长达十年。那个时代的中国,第一,没有体制外,只有体制内,计划经济一统天下。所有体制外的,要么叫“地富反坏右”,要么叫“社会闲置人员”,都是贬义词;第二,没有民营经济,只有一统天下的国营经济;第三句话,没有企业家,只有官员。这就是八十年代初的中国经济写照。
今天这个格局是怎么形成的呢?并不是谁先知先觉把它改造出来,是“逼出来的”。所以我说整个新中国的经济史,凡是我们决策层主观上想把一个好事情做好,而用各种手段去实现其伟大梦想的时候,注定对民族是一场灾难。最典型的就是毛泽东时代,政府完全按照自己的主观意志,宁要“社会主义的草,不要资本主义的苗”,一直想要一个理想的社会主义。理想很完美,但现实很骨感,最后的结果搞得中国的国民经济到了崩溃的边缘。因为它不符合市场规律。
这个时候,小平同志出来了!
邓小平当时面临几大问题。第一个,是农民的问题。成千上万的农民辛辛苦苦的跟着共产党干,到最后饭都吃不饱。邓小平这个人伟大在哪里呢?实事求是。既然吃不饱,那么你就去寻找一个能够吃饱的方法,这就产生了“大包干”这种经营形式。“大包干”出来以后,原来一部分的农民就能够把土地耕种好,不仅吃得饱,吃得红光满面,还有另一部分的农民怎么办呢?最后这些人偷偷摸摸的搞工厂,要做点生意。一开始的时候政府不让干,但已经阻挡不住了,只得睁只眼闭只眼。最后形成了农民企业家、形成了商贩、形成了农民工等。中国的改革,第一句话叫“逼出来的改革”,并不是哪一个人天生就想得很好的。
第二个,下乡知青要回城。回城以后怎么办?总得要找饭给他们吃。最后只好让他们可以练摊。一练摊就练出了很多万元户,有很多人就成了今天的明星企业家,这些人成为中国民营企业家中最早的一批。是他们天生有本事吗?必须肯定他们的能力与勤奋,但是当社会机会没有的时候,他们也不行。所以,中国的改革, 第二句话叫做“放出来的活力”。
中国的改革,第三句话叫做“摸出来的市场”。整个中国三十年的改革史,就这么三句话。这三十年的过程出现一个非常有趣的规律,只要日子一好过,代表国家正统意识形态的所谓的既得利益阶层,就开始用社会主义的名义开始“复辟”。包括要公有制,要社会主义的优越性,要意识形态领先,要开始打压民营经济,这就造成前十年这个格局。只要日子一难过,过不下去的时候,就会开始尊重市场,尊重规律,这个时候,民营经济的春天就开始到来了。中国经济这三十年起起落落,一直都是这么过来的。
这次我们为什么叫做“草根的春天“呢?因为召开这次十八届三中全会的背后有一个很重要的背景,如果在此之前整个中国社会是”稳定压倒一切“,只要把经济发展上去,不择手段,付出什么代价都无所谓,如果在此之前还可以“和稀泥”,可以击鼓传花,可以GDP万岁,但那种”猫儿盖屎“的方式到了今天,已经走不下去了。
今天的中国到了一个非常关键的时候,不进则退,今天的改革不是谁想改不改的问题,而是逼出来非改不可。
习近平是个实实在在的人,前不久在俄罗斯访问时,面对外国记者的采访他说了一句很精彩的话“好吃的肉,他们都吃了,好喝的汤,他们都喝了,剩下的都是难啃的硬骨头”。这就是实事求是的。既然非啃不可,怎么啃呢?按照整个中国经济的发展周期来说,只有依靠市场的力量,只有依靠市场的主力军——“民营经济”,才能使中国渡过难关,这就是规律。所以,我们说草根的春天到来,不是随便的一句话,大家一定要珍惜这个大时代。
在这个过程当中,就出现了一个重大的改革措施,包括混合经济的提出,混合经济就是为了把“玻璃门”给打掉,让民营企业有机会能进入很多被既得利益者们如国企央企所控制但是又不作为又低效的很多领域,我相信在未来还会有很巨大的空间,这就是我要说的目前整个中国大的格局。
所以在这种大的背景下大家看到,中央的思路非常清楚,改革细则出来,时间节点出来,不管千难万险,这条路非走不可。因为自古华山一条道,不进则退。这是整个中华民族面临的问题。不走过去,全盘皆输,走过去,一片新天地。
这种压力,这种危机感,就是今天推动改革最大的力量!
三、“以法治国”更有利于民营经济发展
在这种大背景下,下一步关于“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的问题,中央将会在很多法律体系上表现出来。最近听到一个内部消息,说今年四中全会主题可能是“以法治国”,我觉得抓住了根本,抓到了要害和核心点。
中国民营企业家当在经营中遇到困难的时候,相信所有人的第一反应,不是寻找法律,而是寻找关系。中国社会这几十年来造成了一种倒行逆施的现象,谁都不相信所谓的法律,只相信人治,只相信关系。只要一个老板或贪官被抓住,他往往不会反思他为什么会犯罪,而是反思另外一个问题“哎呀,这个老大没傍住,或者还是小了一点,所以没罩住我。出来以后,要花更大的钱,傍更大的老大”,这就是前二十年整个社会形成的“劣币驱逐良币”的社会生态。
怎么解决这个问题?新一届的中央领导班子对这点心知肚明,非得要解决这个问题不可,一定要依法治国。怎么治呢?一定要树立中央权威。你们不是说有政治特区吗?有很多官员商人一出问题,就开始塞钱,先到了部级,最后往中南海级,由此就形成了太子党和更高层面的一种“政治特区”。就像当年上海滩的租界一样,谁进到里面就没有问题了。那好,中央就把这个梦想给你打掉,所以大家都知道,“你懂的”。
很多人心存侥幸中央不敢拎出“大老虎”,我说非拎出来不可,这是生死攸关的问题。只有把“大老虎”拎出来,所有的行贿受贿索贿的人就明白了,以后腐败特区是不存在的,那谁来保护我们呢?唯有法律。
大家都愿意遵守法律,有法可依,一个国家就有救了,这将是整个中国在转型和发展当中遇到的最困难的问题。但是我对“习李新政”充满信心,他们有愿景、有手段、有方法,如果这么继续走下去,我们的民营经济的春天,难道还是梦吗?
四、小草成大树——三个草根老板的成长
大格局讲清楚以后,我想再谈三个故事。这三个人我们现在看到都是亿万巨富,在台上非常光鲜。但是你们不知道,二十年前他们都跟我们一样,甚至比我们条件还差,都是草根。
第一个是哇哈哈集团宗庆后的故事。
宗庆后高中没毕业,就作为第一批知青被赶到农村去了。他的母亲作为小学老师要退休,这个时候政府给了个政策,可以回来顶替上班的时候,他都三十多岁了。三十多岁回到杭州顶替他的母亲确没有资格,因为一个老农民怎么能当小学老师呢?但是这个饭碗得接过来,正好老师们要找饭吃,说你干脆搞校办工厂去吧。宗庆后就以三十多岁的年龄,踩着一个板车,当时连摩托车都搞不起,就开始去搞所谓的校办工厂了。
第一次见宗庆后是一九九零年,当时他给了我一种口服液,到现在我印象还很深,不像我们现在拿起来一撕就可以喝了,他的口服液就像我们三十年前打针用的针剂,要把玻璃头敲掉一头才能从里面喝出来,我第一次拿着一敲就把这个小瓶全都敲碎了,那个碎玻璃还把嘴给刺破,这就是第一代“娃哈哈”。
记得九二年,我到了杭州,他接待我住在杭州宾馆,当时他第一次遇到灭顶之灾,那时的娃哈哈要进入南京城,被地方势力给赶出来了,为这他的营销总监自杀,以极端的方式来抗议。在这点上我还帮了他一把,把坏事变成了好事,最后上了一个大的台阶。
九七年我跟宗庆后先生最后见了次面,他当时给我讲个观点,他说“王先生你知道未来中国最大的市场是什么吗”,我说“不就是你们喝的口服液吗”,他说不对,是“水”,他说在欧洲一瓶水的价格可以跟一瓶啤酒相同。当时我绝对不敢相信,我说这个水漫山遍野都是,怎么可能呢!没有想到,他坚定不移往这条路走下去,发挥他作为草根能够接地气的优势,最终哇哈哈把水卖遍了全中国,卖成了“中国首富”。
第二个就是万达集团王健林的故事。
08年我跟健林在长白山国际度假小镇项目合作的时候,曾经有过很深的交流。他是一九八八年左右部队转业,副团级转到大连。在大连体制内帮政府机构盖房子,后来王健林有感于这个体制的低效,自己放手一搏进入地产行业。我第一次见到王健林是一九九八年,当时的南中国,碧桂园,星河湾已经做得风生水起,但是那个时候万达的广告词叫,“万达,专盖不漏水的房子”。当时我就嘲笑他,他说“哎,王老师啊你可不了解,东北原来房子漏水是个常态,我专盖不漏水的房子,这个广告打动了多少东北老乡的心呀。
社会发展就是这么过来的,当年这个专盖不漏水的房子的万达,最后到了02年的时候,他就意识到了一个问题,光会盖不漏水的房子在东北还凑合,要放到中国这个平台上,光是广东派我都打不过。怎么办呢?他就给万达做了一个战略定位,万达卖的不是房子,卖的是一个平台,这个平台将要集成很多资源,我卖的是一种生活方式。这点王健林是很有前瞻性的。第一代,第二代,第三代就所谓的“万达广场”就这样产生了,原来是三年做一个万达广场,现在一年可以做三个万达广场。08年我见他的时候资产就是两百亿不到,现在是两千亿以上。
万达为什么会成功呢?是因为他从战略上抓住了中国城市化高速发展的节奏以及是政府需要政绩的需求。看起来这里面有很多偶然的因素,但是都离不开一个必然性,即“战略为王”。对明天、对未来、对符合自身和中国国情的独特把握,最终使万达一骑绝尘。
第三个是马云的故事。
我认识马云是在十四年前在北京一个公众场合,当时的第一印象是,这个老兄口才极好,非常善于自嘲。我就发现一个成功的人,都是这种自信的心态,就是“我不等着你来糟蹋我,我先糟蹋我自己”。马云在做黄页的时候,互联网正好开始兴起,大批风投和舆论开始炒作互联网概念,在借助互联网的过程当中,他的优势表现出来了,思维敏捷、英语口才极好。最后在北京呆不住以后,他很坚决杀回老家杭州去,回到整个中国小商品经济的大本营,当马云在拥抱这么一块热土的时候,他比任何人都有优势。通过互联网技术的植入,现在成了中国最大的电商。
讲这三个故事,我是想告诉大家“时势造英雄“的道理。他们当初跟我们一样都是草根,都是从零开始起步的。但是他们看准了方向便坚定不移,十年,二十年,三十年下来他们都长成了参天大树,他们也是凡夫俗子,他们就是这么走过来的。为什么这两天我们给大家讲战略呢?战略就是预见,战略就是找魂,战略就是主观和客观的结合。了解这些故事,相信我们就更有信心了。
五、草根需要寻找必然
从事战略咨询行业二十年来帮助过上千的政府和企业,我有个感受,当这个社会要转型的时候,往往是我们忙不过来的时候。因为这个时候谁都在寻找未来,寻找方向,但当我们一旦把坚冰打开,航道开拓,把这些企业都扶上马之后,我们的生意反而要清淡一些了。
我清楚的感受到,今天的中国正处于一个千载难逢、千年未遇的转型阶段。
社会要转型,产业要洗牌,明天在哪里?这对于我们大家而言,既是危机,也是机遇,既是挑战,也是商机,在这个过程当中,我们要有战略,要学会从偶然去寻找必然,通过现象去寻找本质,然后搞清楚“我是谁,我从哪里来,我到哪里去“殊为重要。有了这些,我们就可以直挂云帆济沧海。
这是智纲智库(王志纲工作室战略研究院)第一次举办这样规模的研讨会,非常感谢这么多企业家来参加,据说昨天因为没有预约还有一百人进不来。未来,我们将会在每年两会后,通过举办研讨会方式,与权威的主流媒体共同发布中国社会经济发展的未来商机,当然这些都将是公益性的。当这能够帮助更多民营企业家们从中受益,少走弯路时,对我们来讲,其实已经是一个巨大的收获!
此外,我们希望这个“正能量“平台,不仅帮助企业家在这个平台上面不仅能听到最前瞻的战略资讯,还能会找到很多自己产业上下游合作的契合点,在这里我们能“交流一两种思想,交换三五个好友,获得若干个商机”,假以时日,这难道不会成为中国草根经济的“达沃斯”吗?我相信,这极有可能。但愿通过这样的方式,我们中国民营企业家会走得更好、更远。
(编辑/运营部;录音整理/王家洛)